记者 陆意 泮巧露 吴瑾熠 通讯员 姚雅萍
本周,高新区(滨江)的孩子们迎来期末周。恰逢学期末的盘点时间,让我们聚焦孩子们的“课间十分钟”,去看看滨江校园里都有哪些精彩瞬间。
体育 告别“圈养” 重现“活力”
课间十分钟,到底怎么过?在滨江,引导孩子们会玩、健康玩,成了每个学校的必修课。
“丁零零——”下课铃声响起,课间十分钟到来。编花绳、跳房子……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校园里,同学们从教室门口鱼贯而出,“玩”出花样。伴着暖阳,孩子们哈出一口口热气,红扑扑的笑脸、三五成群的身影,成为冬日校园最美的景致。
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为重现课间十分钟活力,小学部体育组老师们集思广益,利用走廊空间,将知识与游戏相结合,设置了“迷你跑道”“数字跳格”“古诗舒尔特”等游戏区域。记者发现,除公共游戏区域外,在教室中,也有班级组织编花绳,不仅能编织出无限创意,还能提升专注力;“运动小达人”活动,则利用教室空间开展一分钟仰卧起坐、平板支撑和俯卧撑挑战。
课间十分钟呼吁孩子走出教室,不仅要让他们有地方玩、有时间玩,也要让他们有东西可玩。多一些创意,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变成现实。
“一,二,三……跳!”伴随着老师的口令,学生们脚下生风,轻如燕飞,犹如跳动的精灵谱写着动听的乐章。绳子不断拍打着地面,绳影翩跹,好一派欢腾的景象。在杭州滨兴学校,一到下课时间,校园就化作孩子们的“游乐园”。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还当起小老师,教低年级同学踢毽技巧,“老师”讲得耐心,“学生”听得认真,欢声笑语不断,整座校园焕发出无限活力。
再看杭州市滨文小学,教学楼转角、公共通道也成了“临时运动场”。这一头,孩子们拿出花绳,拉上伙伴,一起去运动。那一角,竹节人大战“一触即发。只见课桌上,两个竹节人在激烈地打斗着。一方突然“前刺”,另一方躲闪不及,只好硬生生挺了一击。一来一回间,既有思维火花的碰撞,也增进了同学间的情谊。
美育 『神奇课间』 曲声悠扬
“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下课铃声响起,在杭州市北塘河小学3.2米宽的走廊上,传出阵阵京腔曲韵。原来是金素文老师正带着孩子们学唱京剧《我是中国人》。
“戏曲好玩又好听,我希望能和孩子们一起继承学习。”金素文是一名戏曲爱好者,也是国家教育部“京剧进校园”的首批教学实践者,从事戏曲指导工作已有二十年。她说,培养一个高雅的爱好,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用好课间十分钟,让大家唱唱曲,既是寓教于乐,也能丰富课余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引起孩子们对京剧的兴趣,金素文创造性地将戏曲、民歌的艺术进行科学的融合,形成了“戏歌”这一浅显的演绎形式。同时,她还为他们讲解京剧基本知识,手把手传授身段、表演等基本功,在“我教你学”互动中,孩子们真真正正地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学得来”的传统文化魅力,在培育学习兴趣、发展特长中,戏曲非遗文化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在她的带领下,唱京剧、吟曲调,北塘河小学的一年级小朋友已是演绎得“有滋有味”。
这边听北塘河小学飘出京腔流韵,那么在另一所学校则是琴声悠扬。每周五下午,在结束一天的课程后,杭州市长河中学大厅内,时不时传来动人的歌声、激扬的旋律,一场独特的晚间音乐会正在进行中。
“我们当时是想锻炼孩子们上台表演的胆量,所以做了个提议,在每周五下课后让大家办一场音乐会,由初一、初二的班级轮流上台,每个节目都是学生自发准备。没想到同学们能办得这么好。”长河中学的来老师骄傲道,利用课后这短短的十来分钟,让同学们踏“乐”而来,携“乐”而归,才是最好的课间休息。
有人表演钢琴,有人弹响吉他,还有人排练了大合唱……这不仅是动听的音乐表演,多彩的才艺展示,更是同学们一步一步向外拓展的历程。丰富的活动也引导着学生走出教室,焕发活力。
音乐浸润着孩子的心灵,播撒下美育的种子。无论是北塘河小学、还是长河中学,它们都从一个侧面向公众展示了“课间十分钟”应该有的样子。
劳育 小小农场 乐趣无穷
临近期末,在杭州市闻涛小学的农场里,一大波农作物迎来丰收。有的同学拔萝卜,有的同学挖芋头,还有的同学摘大白菜,丰收的喜悦就挂在孩子们脸上。
“我们的闻涛小农场一年四季都会种植不同的蔬菜,每个班级都有一块地,同学们可以轮流照顾自己班的作物。”学校老师朱清清告诉记者,小农场已经成了同学们课间十分钟的“好去处”。据了解,小农场就设在教学楼附近,平时老师会指导同学们翻地、播种、养护等农作知识,不少感兴趣的同学会在课间十分钟去看看蔬菜的生长情况,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对农场进行打理。
小小农场,让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变得更精彩。“我们会把种出来的蔬菜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劳动成果。”闻涛小学的朱同学说道。据了解,除了把蔬菜带回家,同学们还会进行厨艺大比拼,实现从土地里到餐桌上的“一条龙生活体验”。
把课间十分钟带进农场里,这样的情景在杭州市滨和小学也能见到。在学校的劳动基地“暖园”里面,分设了蔬菜区、粮食区、花卉区、果园等不同种类的种植区域,滨和小学老师严慧说:“我们学校每个年级负责种植和养护不同种类的作物,在暖园,季节不同,同学们的种植体验也不同。”三个一群、五个一组,在课间十分钟时间,不少同学都爱去暖园“扎堆”,有的同学观察作物的成长,有的同学会修剪枝叶、给作物浇浇水,目之所及,忙忙碌碌。
“我们还在暖园里设置了一个未来农业实验室,可以让同学们了解新型农业技术。”严慧表示,通过不同的农业种植体验,从传统到新型,同学们体悟丰收的喜悦,并收获更充实的课间十分钟。
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实地体验,了解农作“那些事儿”,目前我区每个学校都有农场,“通过劳动教育,让孩子们理解劳动的意义、体验劳动的乐趣,也可以丰富课间十分钟的活动。现在,不少同学课间都希望往小农场跑。”
劳动是令人快乐的,而滨江孩子们的课间十分钟,可以在一方土地上探索,或观察或操作,体验“劳动最光荣”这句话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