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陆意
5月31日上午10点,滨江正下着大雨,记者跟随区人大代表应金萍来到公交滨文中心站,看到东面人行出口处几乎没有积水,新铺设柏油的痕迹还在。
“整改确实有效,昨天晚上下了大雨,现在也还在下,但我穿着平底鞋,也不怕湿鞋了。”应金萍很开心,要知道半个月前,雨天路过这里,鞋子时常要“遭殃”。
从反映问题到整改完成才15天
除了区人大代表,应金萍还有一个身份,她是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公交滨文中心站,正好是学校周边的一个公交站点,平时去乘坐公交车的学生很多。
时间拉回到5月5日,应金萍路过这里,发现积水还很严重。
“那天是个晴天,但因为前一天下雨,所以还是有明显积水。”应金萍告诉记者,这个路口的积水问题由来已久,也时常听到过往市民的抱怨,“当时我也不确定这个问题归区里哪个部门管理,但我想到我们人大代表有‘代表e键通’这个渠道,所以在当天就提交了问题,并选择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为交办单位。”
提交整改建议的10天后,5月15日,应金萍在“代表e键通”上收到了回复,在回复中,她了解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工作人员5月6日去了现场查看积水情况,发现积水原因是因为路面地势低洼,未设置雨水井,所以排水困难,并明确该路口为公交公司的管理范围。5月7日,与公交公司的负责人进行沟通,并现场明确整改方案,公交公司也承诺在5月25日前完成整改。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行动效率很高,我没想到提交问题的第二天,他们就行动了。”应金萍说,5月18日,路口开始施工,“那是个周六,现场也来了不少施工人员,阵仗还挺大的。”5月20日,她还收到了来自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工作人员的消息,告诉她整改已经完成,还给她发了最新的路口照片。
解决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公交滨文中心站,记者并没有看到新增雨水井等排水设施,雨水到底是怎么排走的?对此,记者联系上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工作人员。
“我们当时和公交公司的负责人对接沟通过,也在现场专门研究过施工方案。因为该路口本身没有设置雨水井,而且还是个消防通道,综合考虑,最终我们选择了修整路面的方式。”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了施工方案,通过用沥青将路面修补平整,使得雨水可以借助地势的高低差顺利流到旁边道路上,而道路上都设置了雨水井,排水就变得容易了。
市民丁先生是公交滨文中心站的常客,他正好看到了路口的施工。“以前遇到下雨天,这个口子的确不方便,我穿个运动鞋经常雨水漫进去,现在路口修补过了,好多了。”对于施工成效,他说,“这是实实在在看得到的变化。”
“虽然公交站路口的积水问题,看着是件小事情,但能够如此顺利地解决,也反映了很多情况。”在应金萍看来,这既反映了“代表e键通”这个渠道很畅通,也反映了职能部门真正做到了“民呼我为”。“我想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办事效率点赞,的确是为民办了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