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瑾熠 泮巧露 陆意 通讯员 黄栋梁 周芳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高新区(滨江)喜讯连连——张斌 、叶章龙、徐秀卉、傅健平、李智杰5人认定为2024年“浙江工匠”;王兴兴、孙一飞、陆隽、周俊杰、章旗5人认定为第三届“杭州数字工匠”。这是滨江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
于业是重器,于滨是栋梁,于人是楷模。这些优秀的“工匠”们涵盖了网络安全、智能物联、视频安防、卫生制药、智慧交通等众多前沿领域。他们用实干与智慧,谱写了一曲属于新时期工匠的奋斗赞歌,成为时代最亮丽的注脚。
“浙江工匠”
张斌
精益求精 做与时俱进的“隐形盾牌”
在当今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如同一个无边无际的虚拟世界,既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也潜藏着无数的风险与威胁。而在复杂且变幻莫测的网络世界中,重大活动的“网络安保”尤为重要。
2016年以来,来自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恒信息”)的张斌带着团队先后为G20杭州峰会、互联网大会、杭州亚运会、金砖峰会等国家重大活动提供网络安全保障的核心支撑,多次获得省公安厅、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等多部门表彰。
“记忆最深刻的当属G20杭州峰会的保障任务。”张斌回忆,当时国内鲜少有团队做真正的网络安全保障,而G20杭州峰会作为国际性重大活动,其网络环境的安全重中之重。“我和50余位网络安全专家负责峰会官网整体框架体系的搭建和网络安全保障,大家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不分昼夜地坐在电脑前不停地梳理、归纳庞大的电子数据,分析各类安全事件。”他说,一场网络安全的“保卫战”,本质上也是一场网络空间的“国战”,正是这次实战经历,让他和团队迎来了飞跃性成长。
“但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安全问题几乎每两三年就会迭代一个周期,如果固步自封就会被淘汰。”在网络安全领域摸爬滚打了13年的张斌,对此有切身体会。比如,AI 技术可以将人的攻防经验能力进行抽取总结,透过人工智能等学习强化,使得相关工具的自动化攻击能力越来越强大。
“正如‘危机’二字,机遇也往往在挑战中并存。AI技术也可以是一项工具,赋能网络安全技术迭代更新,让系统更安全更稳定。”在张斌看来,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在生活中延续。期待两者碰撞出新的火花,他也将持续保持专注,在网络安全领域精益求精、不断创新。
“浙江工匠”
叶章龙
“匠心传承” 为新兴行业发展铺垫基础
“网络安全世界一点儿也不乏味,既有挑战性、更有成就感!”谈及自己的专业,安恒信息云产品线总工程师叶章龙眼里有光、笑意满满。凭借出色的专业技术和一直不停歇的创新精神,他在网络安全这片“江湖”里默默“打怪升级”,为守护安全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十多年来,叶章龙主导并参与了《Web应用弱点扫描器》《攻防实验室平台》《明御鉴安靶场平台》《MSS安全托管服务平台》等近10款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其中,基于对云计算底层技术及SDN技术的研究应用,解决了公司安全靶场平台建设底层能力核心技术需求,并以此主导研发下一代网络安全靶场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产值累计超2亿元。同时,该技术结合高性高性能网络研究应用,解决公司云安全资源池核心性能技术瓶颈,让该产品持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而说起“工匠”,自是离不开传承。在多数人眼中,只有老手艺才会面临传承的难题,但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兴行业该如何实现传承?
“我们公司内部有着完备的‘老带新’导师机制。”叶章龙回忆道,因为学校实习和工作实践在应用安全上存在不小差距,他初入公司时便在前辈指导下,一路摸索、一路成长。
如今,他已是出入职场的“老”人,不断带出了“新”徒弟,他会依据每个人的性格特质与业务专长因材施教。在这样的工匠精神引领下,这些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得以快速成长,渐渐蜕变为网络安全领域的专业人才。“踩过的雷、踏过的坑,希望他们都能避开,好好沉下心来打磨技术。”每当提起徒弟们,叶章龙一脸自豪,“别看他们年轻,个个都是精英。”
谈及获评“浙江工匠”,叶章龙说,这是对过去的肯定,亦是对未来的鞭策,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他将与团队一起以匠心守护祥和安宁的网络天地。
“浙江工匠”
徐秀卉
专注热爱 把工作当成学问做
徐秀卉的头衔有很多:杭州康恩贝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恩贝”)药物制剂工高级技师、市级药物制剂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2024年“浙江工匠”、第四届“滨江工匠”……但她最喜欢还是药物制剂技术工艺研究和生产制造师这个身份,那份扎根一线的踏实感,一如25年前。
“2000年7月,我入职康恩贝,一直在研发和生产领域工作。”徐秀卉回忆起这些年,用了“扎根”这个词。她说,每一款新药的诞生都需历经重重考验,一点一滴地修改完善,不分日夜的坚守,“就像我的孩子一样。”
她的专注和执着也吸引着志同道合的人。
几年前,以技术传承为核心,凝聚高技能人才,为全公司解决技术攻关和创新难题的徐秀卉药物制剂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应运而生。在整个工作室的攻坚克难下,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国内首家过评、国内首个中药双层口腔贴片黄蜀葵花总黄酮口腔贴片实现产业化……其研发的产品多次获评了浙江省精品制造、中国专利奖优秀奖、浙江省科技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成长过程中‘师徒相授’,传承的不仅是技术手艺,更有价值取向、前进方向和精神密码。”徐秀卉说,最让她欣慰的是,现在工作室的“小年轻”们都很有“拼劲”。
随着科技的进步,制药行业从简单到复杂,徐秀卉也从一名普通药剂师到今天的“浙江工匠”。她认为,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靠的是“死磕到底”的韧劲、“把工作当学问做”的态度。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热爱。”徐秀卉说,“医药行业技术更新快,不学习就会被淘汰。有人问我苦不苦?说实话,当你把工作当成事业,就不会觉得苦了。”
对于未来,徐秀卉也有着自己的期待。“2024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已突破14800亿美元。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制药行业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徐秀卉说,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他们也会做好准备,扬帆出海、乘风破浪。
“杭州数字工匠”
周俊杰
沉心静气 坚持“死磕”一件事
近日,杭州西站“镜像新城”项目正式入选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2050厅,参与杭州城市大脑成果路演。从去年5月,“镜像新城”项目正式投用以来,因其从预约、等车到找车,仅仅几分钟便可“丝滑”上车,全网好评如潮,一年来热度不减。
这背后,是浙江中控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控信息”)周俊杰及其智慧交通团队的智慧结晶。
周俊杰是第三届“杭州数字工匠”。在他看来,要能成为被称作“工匠”的人,首先要能够沉下心来去坚持做一件事情。
“此前我们在负责城市大脑研发项目时,曾在杭州某公安分局里驻扎了一年多。”他说,当时一同参与竞争的企业不少,在研发过程中大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很多企业陆续退出,但中控信息的团队留到了最后。
入行十余年,周俊杰坚持深耕于智慧交通领域,并已成长为该领域的核心领军人物。
一项项技术难题,也因他的“死磕”,最终被攻克。如今,在城市交通协同领域,他带领团队已取得了不少令人欣喜的成绩——通过城市交通信号控制、可变车道智能管控及特种车辆护航三大技术体系的协同创新,实现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全域治理与协同优化,并保障了重大活动保障与应急救援场景下的管控需求;针对可变车道发明的全可变多模式可变车道控制方法,在杭州近2000个方向落地应用,并创新应用于亚运数字专用车道;面向卫健、公安、消防特种车辆的一键护航算法,现救援响应时间缩短40%、社会交通干扰降低65%。
此次被认定为“数字工匠”,周俊杰说,在杭州这样的“数字经济第一城”,是氛围使然,“在日常研发工作中,我们会有一种信念,作为杭州数字科技头部企业,一定要在基础设施数智化行业中成为先行军,因此我们一直在努力求突破。”
“杭州数字工匠”
孙一飞
唯手熟尔 方有触类旁通的“顿悟”
在视频安防领域,一直流传着一句话:“白天成像无压力,黑夜才是真功夫。”
当灯光熄灭,摄像机的画面会怎样?放在以前,这确实会带来许多困扰:图像噪声大、运动物体拖影、人物偏暗……对于这种夜间环境照度不足的情况,常常采用补光手段来处理。但多数时候,“补光”也是一种“打扰”。
如何解决?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视科技”)研究开发部部长孙一飞带领团队,通过技术演进呈上答案。
“我们将十多年摄像机技术的积累以及梧桐行业大模型的AI-ISP(注:通过图像处理技术与AI算法结合,提升夜间成像效果)能力结合,打造了‘夜鹰’系列,真正实现‘黑夜不黑’。”孙一飞强调,创新的灵感、技术的精进,绝非一蹴而就,需要日复一日的积累与打磨,甚至是长时间的“等待”。
“AI-ISP的概念虽然三四年前就有了,但投入产出比不高。基于此判断,我们一直在进行技术跟踪和储备,同时关注上下游器件迭代,待拐点来临之际能快速出击。等了三年,现在果然到时候了。”孙一飞说,只有“唯手熟尔”的积累,才会有触类旁通的“顿悟”。
“那时候,东信开阔的园区、闻堰未开发的漆黑断头路、钱塘江的大场景、井山坞的农家乐庄园……都是我们的演练场。”他带着笑回忆,夜间外场调测是部门的保留“团建”项目,可以说“调无止境”。如今,“夜鹰”系列保证在无光环境下仍能呈现出堪比白天的清晰视觉。产品自上线以来,已销往全球各地60多万台,销售额约达1.5亿元人民币。
“夜鹰”的研发到诞生,这背后正是孙一飞及其团队精益求精的写照。自入行以来,孙一飞已主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省级重点研发项目3 项、市级重点研发项目1项,研究成果作为行业研发示范应用。
“工匠绝非是‘单打独斗’的。”孙一飞说,在这个领域,个人的力量是很小的,只有一个敢打敢拼的团队,加上持之以恒的创新,才是“工匠精神”的真正载体。他也期待继续拥抱新技术赋能各行业,为社会带来安全美好的生活。